在遇到恶劣天气时,严控好行车速度,给自己留出处置的时间,降速是安全的前提。
控制好与其他车辆之间的距离,留出足够的处置空间,控距是安全的根本。雨雾天气需要加大车距,防止追尾事故。
参照车速:车速在100km/h以上时,安全车距在100米以上;车速在60km/h以上时,安全车距在数字上等于车速;例如,车速80km/h,安全车距为80米;车速在50km/h左右时,安全车距不低于50米;车速在40km/h以下时,安全车距不低于30米。(数据主要参照相关新旧交通法规综合整理而来)。
对于小汽车来说,就是合理使用灯光,而大型车辆,还要确保车后粘贴的反光标识清晰可见,被看到,才安全,亮尾是安全的保障。
行车途中若车窗起雾,可将出风方式调成除雾模式,开启冷风或暖风,驱散雾气。暖风除雾初期雾气会更浓,要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后除雾,待视野清晰后再上路行驶。
正确使用灯光。一般雨雪天能见度较低,应开启前照灯、示廓灯和后位灯,让其他交通参与者注意到车辆的存在;雾天使用近光灯,不得使用远光灯。
放慢车速,勿踩急刹。雨雪天道路湿滑,要保持低速行驶,加强路面观察,驾驶过程中避免急加速、急刹车,急打方向,否则容易侧滑失控。
最好能够降低超车、并线。雨雪天对车辆的控制比正常天气下要难,因此行驶中尽量减少来回并线和超车,不争道抢行。
加大前后车距。在湿滑路面上,制动距离比干燥路面要长,行车中应拉大跟车距离,为自己留下处置紧急状况的时间和空间,避免追尾等事故的发生。尤其是大车不要跟太近,一是会阻挡视线;二是大车能过去的积水小车未必能过去,况且大车容易溅起水浪,使小车受害。
雨雪天气中,步行时绝对不能为了免遭雨淋而埋头前行,撑伞时勿遮挡视线,横过马路要选择过街设施,不要盲目穿越。骑自行车最好穿雨衣、雨披,不要一手持伞,一手扶把骑行,不占用机动车道骑行;驾驶摩托车、电瓶车要开启车灯,不要加装遮雨设备,影响驾驶安全。
雨天骑自行车、驾驶摩托车、电瓶车,应与前面的车辆、行人保持较大的距离,避免发生刮碰、追尾事故。
雾天行车要打开雾灯、近光灯、示廓灯和前后位灯,能见度低于100米时,还要打开危险报警闪光灯。但是不能开启远光灯,因为漫反射会导致眼前一片白茫茫,更不利于观察前方路况。
雾天行车,在条件允许的路段可在必要时间断性鸣笛,以提醒其他机动车、非机动车以及行人判断你的位置,能够有效防范意外发生。
大雾天气能见度低,不利于观察相邻车道及对向来车情况,应尽量跟随前车行驶,避免超车。
急刹车易导致后车反应不及而追尾,尤其是在高速上,很可能造成多车连环追尾的交通事故。若需刹车,可用点刹方式,不仅可控制车速,还可通过刹车灯提醒后车注意。
雾天驾车出行,如果是单向三车道,尽量在中间车道行驶;如果是单向两车道,尽量在外侧车道行驶。并且要注意,不要与相邻车道的车辆并排行驶,前后错开距离,意外来临时,自己才有躲避空间。
车内外温差大,车窗很容易起雾,有条件的车主要及时启动车窗除雾功能。若车辆无此功能,可将空调出风口对准挡风玻璃,能够较快地消除雾气。